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揭示,至2020年底,中國城鎮的排水管道網絡總長度驚人地達到了75萬公里,但遺憾的是,這些管道在投入使用僅幾年后,便普遍出現了各類損傷。鑒于這一嚴峻狀況,地下排水管道的修復技術應運而生,針對管道的不同損傷類型,主要劃分為兩大類修復策略:開挖式修復與非開挖式修復。
非開挖修復技術因其廣泛的適用性、較低的成本投入、較低的安全事故風險及對環境的小影響而備受推崇。
非開挖修復技術
1、紫外光固化內襯法——推薦★★★★★
紫外光固化內襯技術是在不改變修復管道位置的條件下,它首先將先將浸透樹脂的軟管通過牽拉壓縮空氣等方式緊貼于待修管道內壁,然后利用軟管內樹脂遇紫外線固化的特性,將紫外線燈放入充氣的軟管內并控制紫外線燈在軟管內以一定速度行走,使軟管逐步固化,緊貼待修復管道內壁,從而在管道內部形成一層堅固的“管中管”結構,從而使已發生破損或失去輸送功能的地下管道在原位得到修復。能夠加強被修復管道的構造功能以及完整功能。紫外光固化內襯修復技術修復后的管道斷面損失很小,表面光滑,不存在因修復而留下的不連續性。
01第一步預備步驟:
管道修復前宜采用高壓水射流機等設備對管道內壁進行疏通、沖洗。發現管道內壁存在較大凸起、管口錯位等缺陷應用管道切割機器人先進行局部處理。
02第二步檢測步驟:
管道修復前應對管道內壁進行檢測。采用管道CCTV管道檢測機器人進行檢測,并存儲管道全程檢測影像資料。影像資料應清晰、能對管道缺陷進行準確定位與判斷。
03第三步固化步驟:
充氣開始時每分鐘加壓10毫帕,當氣壓達到100毫帕時,每分鐘加壓50毫帕,當氣壓到達200毫帕時保壓40分鐘。同時做好紫外線固化準備。初始固化階段以紫外線燈行走速度控制在(0.2-0.3)m/min。軟管固化過程中應觀察控制臺顯示屏的紫外線燈架行走里程顯示并留意電纜線標記。紫外線固化速度應按規定進行控制,修復過程中通過安裝在紫外線前端的CCTV監控測點溫度,隨時調整速度。